close

 

KXHaFC_t0_wPffxgRkUSog  

小學時常往同學家裡鑽,每回都要晃蕩到傍晚開飯前,才急急踩著腳踏車回家,所以常看見別人家裡不同的風景。美真爸媽是原住民,她媽會在開飯前給她爸一杯小酒,夫妻倆就坐在飯桌前聊天。我極少看到夫妻愛聊天的,不是你一言我一句的搭著話說,而是掏心掏肺的聊著,有時他爸說著說著就掉下眼淚,像是緬懷、又或許是在傷逝,但無論如何,這樣的氛圍從此深深烙印在我心中。

 

讀吳念真的《這些人,那些事》,讓我想起美真的爸媽,原來,他們是這麼樣的感性。吳念真寫過去在故鄉的回憶,也寫別人的回憶,寫在底層掙扎的庶民生活,寫他們如何在其中歡笑、流淚、如何在遭遇生活打擊時,自我嘲諷一番再繼續前進。讀《這些人,那些事》,不僅僅看見吳念真的感性,也看見他對生命溫柔敦厚的慈悲;他不批判、不憾恨,只是由它自然發生,承受苦與樂,這樣的人一生註定很辛苦,最終卻能滿盈智慧。尤其是讀他受弟弟自殺後寫下的小說創作「遺書」,感覺上他似乎又跨越了什麼,一種超越情感上的解脫,很特別的感受。

 

我很喜歡他在序文裡說的:「有時候會想,生命裡充滿怨懟的曲折,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,因為若非這些曲折,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見的人與事;而這些人、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,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,曾經的怨與恨與屈辱和不滿彷彿都已雲消霧散。」

 

吳念真的回憶,真的很美。

 

2010/12/17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吳念真 回憶
    全站熱搜

    瑞塔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