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exoUZiX3LVdD1BNVV3aV2Q  

  我對性別文學的啟蒙源於大學時選修「女性主義」這門課,文本的涉獵卻僅停留於傳統跨現代,停在李昂的「殺夫」就沒再繼續。修到最後,種種「血的意象」與文本都在課堂上被烙下性別解讀,「女性主義」與性別文學儼然成了左派符號,因為偏離我的初衷於是不再繼續。

  但邱妙津的《鱷魚手記》卻在同志文學裡閃耀著純粹的光芒,讀過邱妙津,許多作品都要在她面前黯然失色。性別影響價值觀,但許多作家在小說裡操作性別議題時,多半呈現混亂萎靡的腐敗感。

  成英姝在《男妲》裡創造出同時擁有陰、陽兩種性徵的清春,將場景設定在母親是名藝妲的日治時代裡,但小說擁有架構卻欠缺細膩深刻的靈魂。主角忽男忽女的性別體驗過程,成英姝的文氣也十分紊亂,我在閱讀時更因為作者「小孩玩大車」失敗的駕馭而多次氣得想把書丟進垃圾桶裡。

  讀邱妙津的《蒙馬特遺書》比《鱷魚手記》時辛苦,一來因為前者書信、日記體的方式,無法像閱讀後者小說體時順暢,在進入下個章節時必須再專注起來才能繼續。二來因為邱妙津的文字愛慾情感極其濃烈,像蒸餾過的烈酒,讀了幾頁就要放下,但蒸餾過純粹卻可以輕易撼動人。

  司各特說:「人若不能心安理得地適應社會,適應大自然,就注定一生的不幸。」邱妙津在書中涵蘊著自畫像,書寫她慾望的女人、在法國追逐夢想、遭背叛、被社會傷害,本書也出版於她自殺後的次年。閱讀的過程除了反覆感受她的文字,也讓人無法不去心疼這樣美麗的靈魂。

  邱妙津說:「人性有致命的弱點,而『愛』也正是在跟整個人性相愛,好的,壞的,善的,惡的,美麗的,悲慘的,『愛』要經驗的是全部的人性資料,或隨機的部分資料,包括自身及對方生命裡的人性資料,我們別無選擇,除非不要愛。」

  邱妙津的文字具有魔性美,讓你在性別與同志的幽僻小徑裡悠遊,最後引領你去注視靈魂深處的殘缺。她說:「我確實是有著嚴重的瑕疵,我的生命尚未長得健全,有重大的殘缺。」但殘缺才好,因為不完滿使我們在生命前保持謙卑。承認殘缺,需要過人自覺的勇氣;在殘缺裡還要實踐包容與寬恕,則需要過人的智性。

  邱妙津曾摘錄一段話:「幸福是一種綿長而悠久的充實,一種穩定和平靜。」若對照她悲劇性的死亡,她對幸福的渴望,此時卻猶如墳前的輕輕嘆息,令人不捨與惋惜。

 

(2008/1/8)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邱妙津 性別
    全站熱搜

    瑞塔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