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jUdvjITTCLltwZn_SNUnoQ  

圖/鍾文音的書房

  在城市遷徙過程中,扔書常變成不得已的決定。一路往北遷移,扔過的書遺落在各個城市,帶不走也不敢多買。這惡性循環,造成有段時間的閱讀記憶是空白的,直到確定落腳台北市後,囤書的行為才又開始。窩居的公寓內空間有限,無法架起高書架陳列藏書,小書架擠滿書冊後,開始在地板堆疊書冊。偶爾踢到書堆,只能苦笑,多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書房。

光復圖書(已經收掉了,所以多年出的書也已絕版)出版過不少書籍,用各種行銷方式進駐各個家中有年幼子女的家庭。所以我家自然也有《小小百科》、《小百科》、《科學寶鑑》等《世界各國名人傳記》各種文集,在家中的書房佔據不小位置。父親最後一次為我購書,就是光復出版的《諾貝爾文學獎文集》,這套書對年幼的我來說艱澀難懂,一直到出了社會才愕然驚覺這是寶呀,但來不及了,我離家已經太遙遠。

  唯一的書房印象從此靜止在年幼回憶裡。幼時放學後終日躲在家中,我的姐妹們在屋外玩跳橡皮筋,我就躲在書房裡(誰知道讀了些什麼?)偶爾出來透透氣,鄰居們反倒被我嚇到說:「唉呀,你家裡還有這個孩子呀?」書房扮演我的母親角色,告訴我世界長什麼樣,就連初潮來訪,也是翻女性保健書籍學常識(我無法與父親討論這種事)。

  於是,造訪同學家時最愛往人家書房裡鑽,跨過地上、床上的玩具與芭比,直接伸手拿書,一直看到日落西山才肯罷休。離開家鄉後,外面的世界新鮮得讓我忘記閱讀這件事,非得應付學校考試才進圖書館翻書。荒唐得錯過幾年可以紮實學問的黃金時光,而今想想,有點後悔。

  閱讀畢竟是興趣(若再深入,應當算是作學問了),人的性格邁入廿歲後逐漸定型,只能靠閱讀修正自己。無論你在哪個城市,書籍始終如一,老老實實的就在那。與你沒有利益相關、沒有情愛糾葛,身邊的人來來去去,只有書不會給你人事已非的滄桑之感。更何況不同時期的閱讀,偶爾還能帶你意外驚喜。但它總得有個家,書房的存在可以為你築起堡壘(是不是象牙塔就見仁見智了)。

  看見鍾文音介紹自己「莒哈絲式風格」的書房,多想擁有自己的書房,若臥室象徵身體的安定,書房就是精神的穩定了。閱讀對實際人生體驗的幫助究竟在哪,我還在摸索,至少,活了廿多年後驚覺自己的淺薄與學生時期的虛擲光陰,現在想來有些懊悔。

  所以想要屬於自己的書房這種事,至少目前只能紙上寫寫,存款簿上的數字離可以擁有書房的能力還段距離。

 

(2007/1/4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書房 搬家
    全站熱搜

    瑞塔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