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9l0ak4jpuUltfWlkAEjqZQ  

  延伸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裡莫瑞老人分享生命智慧結晶的概念,《誠品副作用》作者李欣頻把講堂裡教授莘莘學子「如何培養創意」的豐富能量集結成《十四堂人生創意課》。李欣頻不談如何寫出動人廣告文案,她說:「因為我無法預知你們的時代流行哪一種廣告文案。」於是李欣頻教你從「生活態度」裡培養創意。

  人在傳授經驗的同時,也會重新與自我對話,去蕪存菁後再擷取最佳經驗交給後輩。因此《十四堂人生創意課》節奏明快,彷彿可以看到李欣頻在案前一再刪改,最後濃縮出高單位創意維他命,裡面包含李欣頻的無私分享與殷殷切切。

  創意是一種生活態度,李欣頻這麼說。創意是採取不同角度看世界,是擺脫窠臼、創造出獨特風格讓世界(或自我)更精采。那麼「如何」培養出會激發創意的體質?李欣頻羅列十四堂課,逐一教你去挖掘自己的生命礦脈,包括「如何開挖自己的生命穴」、「如何畫一張自己的生命藍圖」等十四堂課。

  我喜歡李欣頻在書中反覆問著「你」,因為李欣頻說:「老天生你,就是要讓你與眾不同,你得找出自己的獨特處,一定是有什麼你才能做,但別人做不來的。」又說:「你們花越多的時間了解自己、開發自己,你就會發現自己是一個開挖不盡的巨大礦坑。」那麼該怎麼開挖自己的礦脈呢?李欣頻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如下:

‧書本

大量閱讀已經是不變定律,但李欣頻建議是「一半經典、一半新知」的書單調配,假設一個月讀卅本書,一半是最新資訊或未來趨勢,另一半就是經典書籍。往上往外跳躍、與往下紮根立足,讓智能從兩端生長,她也強調要注重「知識與智慧的比例」,書單裡至少要有四分之ㄧ以上的經典書籍去增進智慧,因為再多的知識,若缺少智慧承載也容易翻船。

‧電影

大量欣賞電影,人生只能有一次,但透過電影可以模擬千百次不同人生。在看電影時虛擬自己是主角、對手、導演、攝影師、編劇等,你會安排出怎麼樣的劇情?透過虛擬扮演,有助我們有比較高遠的心智年齡,在人生轉折處做出比較聰慧的判斷。

‧旅行

不要帶著舊框架出去,假設自己是當地人會如何開始新的一天,旅行是後天混血過程,每一次旅行就換一次血。藉由旅行大量快速感官交換,讓靈魂產生巨大質變,旅行讓人謙卑,心胸開闊,格局和高度也會更開闊。她也分享,旅行目的不是欣賞國外風光,而是以觀賞異地風光的心情重新看待自己的國家。

‧人際

閱讀、興趣、生活經驗有限,廣交各領域好友當作智囊團,連結不同面相的知識視野,讓人際關係成為你的搜尋引擎。

‧環境

對生活環境培養高度好奇心與敏感度,反問自己如果有天要被指派到這附近,該怎麼重新規劃住商環境?道路該怎麼設計?你常去的店家如果倒閉會是什麼原因?如果你要搶救大作戰,該怎麼讓這家店改善生意?這些環境觀察與腦力激盪都會培養你解決問題的臨場反應。

  此外,李欣頻也分享許多處事哲學,諸如「完成自己不是完成別人,不要與別人競爭」,以及身處人生高低潮時,該如何不被情緒控制,瞬間轉換情緒,再闖出新的道路等人生智慧。

  無論你是不是從事廣告文案或者企劃,甚至也許還只是學生,也許已經在職場上歷練一番。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裡都教你如何開始著眼在「自己」,重新發掘自己、鍛鍊自己的心智,慢慢的,你會訝異自己的能量竟如此巨大,生命可以過得比過去更精采。我很喜歡這本書,也羅列出部份重點與你分享,希望你也會喜歡囉。

 

(2008.12.5)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李欣頻 創意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瑞塔小姐 的頭像
    瑞塔小姐

    我站在生活的另一邊

    瑞塔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