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ZE1YHnR2F4_NznUoXKK1rA  

  讀《流浪集》前適巧準備前往自助旅行,夜裡除了研究旅遊書就捧著《流浪集》讀著,喜歡「流浪」二字的瀟灑出走和漂蕩意境,意外讓自己處於旅行的「準備」心情上。

  喜歡舒國治雅緻流暢的行文風格,散文體裁輕薄短小,方便隨時取閱與咀嚼,再者就是他細微處的觀察更能展現出作家洞察力與生活美學。

  開始懂得欣賞生活散文是從張惠菁的《給冥王星》開始,記得張惠菁在書中有篇「路邊攤的Brunch」,描寫市場附近有間路邊攤兼賣排骨冬粉、壽司和味噌湯,她細細描寫食物牽動顧客生活型態與情感的觀察令我印象深刻,也對自己升起為什麼過去不曾仔細觀察生活週遭的興趣。因此閱讀在《流浪集》時,更能享受到舒國治用自身經驗去勾引出我對生活趣味的喜愛(所以說書本是好的老師,果然有道理呀)。

  在「走路」這篇文章中,舒國治說:「人能生得兩腿,不只是為了從甲地趕往乙地,更是為了途中。」又說:「言走路,是言其趣味,非為言其鍛鍊也。倘走路沒趣,何必硬要走。」除了描寫沿途風景,舒國治也觀察人走路的姿態說:「有時見人體態生得勻稱,走起路來極富韻律,又好看,又提不輕鬆,委實心生羨慕。心道,若他走路,可走十幾里也不覺累,阿,真好。」讀到這裡我笑了出來,為舒氏的細膩觀察。

  提到流浪的藝術應該「用盡所有的姿勢」,或者只是兀自站立,哪怕只是欣賞街角風景都好。舒氏文學也引出一種「慢活」的生活態度。因為工作,我多半是有目的性等待與趕路,途中風景無暇也無心欣賞,急起來只有煎熬。慢慢的,這些作者用文字引導我慢下來,他們用文章與我分享怎麼「慢」,讓我從生活中慢慢調整自己。

  舉例言之,愛上走路與閑晃前我總是害怕獨處與無意義的飄蕩,篤信生活也要「快、狠、準」,就連茫然站立在人群中也令我不自在。閱讀加上經驗實證後,發現只是「我執」在作祟,擔心「我」的站姿不佳、懷疑別人狐疑「我」杵在那的目的,但只要把「我」忘掉,什麼毛病就都沒有了,沒有了「我」,幹什麼都充滿趣味。

  就連「睡覺」,舒國治也有描寫。

  在「睡」這篇文章,舒國治破題就說:「整個夏天我都在睡覺。」哈哈,多麼率性自在的人阿。睡眠的描寫,舒國治說:「好的睡眠,令人的神情十分平定,臉上全是淡泊之氣。一張焦躁的臉,有時是從小就睡得不夠,或是在媽媽懷胎時孕婦的精神沒得到安祥之調養。」又說:「深而長的熟睡,當然是昏天暗地也無黑無白的。感到涼時會蜷起身骨;體氣運行暢強時,會滿身大汗;會用力吸氣及呼氣(也因此許多人的臥室會有一股油氣);夢中大小周天暢轉時,致原先頭腳的位置都竟換了個方向,凡此等等。」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人的觀察力。

  閱讀趣味永遠說不完,生活中這類題材我們也極少搬出來與人聊天,偶爾拋開無病呻吟或興邦衛國的文章去認識自己的生活,真的很有趣哩。

 

 

(2008.11.16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舒國治 旅行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瑞塔小姐 的頭像
    瑞塔小姐

    我站在生活的另一邊

    瑞塔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