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We2w6P0QaDqwRfCQa.Uotg[1]  

我從來就不認識馬格麗特‧莒哈絲,只依稀記得鍾文音為了追尋她與西蒙‧波娃的足跡,動身前往巴黎城市,我不懂為什麼。於是那晚站在書店架前,尋找莒哈絲的著作,比對著她的翻譯本,試圖找出她的好。但莒哈絲的作品,似乎翻譯得不多。

 

上網查詢關於莒哈絲的文學評論,終於,發現聯經出版社引進了許多她的文集。莒哈絲的作品被改編成各種電影,《廣島之戀》、《情人》、《中國北方來的情人》好多。這下,我可以不用再問莫文蔚的《廣島之戀》,唱的是誰的故事了。

 

我挑了《情人》。文中的十五歲少女,頭戴平頂男檐帽,踩著金絲鞋。在法屬印度支那(今越南)的湄公河畔邂逅了大她十五歲的中國富商青年,沒有未來的愛情,梁家輝和珍瑪琪也曾拍成電影《情人》。終於,我明白了莒哈絲的魅力,這位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法國作家。

 

在《情人》裡,十五歲的少女被領到青年的公寓房間裡,男人對她說,他發瘋似的愛著她,少女沒有接話。莒哈絲寫著:

 

忽然她明白了,此時此地,她明白他並不暸解她,他永遠不會暸解她,他不會暸解那麼多的邪惡。也不會拐彎抹角的擄獲她,他永遠不會。』

 

從坐進黑轎車那一刻起,她就知道,她第一次,並且要永遠的與家庭分離了。從此,無論她發生了什麼事情,家裡人都不應該知道。女孩現在要與這個男人相處,這第一個男人,在渡輪上向她走來的男人。』

 

這裡似乎象徵著「覺醒」。少女因為愛情獻出初夜,因為感受到慾望和愛,讓她在「母親的女兒」與「最小的妹妹」的身分中覺醒。如果沒有愛情,她永遠只是誰的誰,於是更大膽的投入。難怪,莒哈絲會被視為女性主義中不可缺席的作家。

 

讀《情人》,彷彿也跟著女主角,經歷了場叛逆又狂熱的愛情。中國青年在河堤邊的黑轎車裡,望著渡輪上將回到法國的少女身影,他難掩沮喪與痛苦。但莒哈絲猶如在黃昏時,坐在窗邊對著你絮絮地說著自己的故事。當她說完了,分離時的痛苦,彷彿也被她的溫柔給撫觸安慰了。

 

有時,當我們面臨人生與愛情的抉擇時,不得不犧牲愛情來成就自己的人生。因為失去了刻骨銘心的愛情,人也變得寂寞,這時,莒哈絲在《情人》裡的狂熱,適時彌補了我們心裡的缺口。而《情人》裡的叛逆而執著的愛情,似乎也在無形中,完成了我們在愛情裡無法放手追求的遺憾。

 

於是,我又找了勞爾‧阿德萊著的《莒哈絲傳》閱讀,慢慢地進入莒哈絲的世界。也許,有天當我再讀莒哈絲時,又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吧。

 

 

(2008/8/18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莒哈絲 情人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瑞塔小姐 的頭像
    瑞塔小姐

    我站在生活的另一邊

    瑞塔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